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重大命题,并将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指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为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这一重要论述,深化了对党的政治建设的认识,指明了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科学方法论,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贯彻。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政治建设是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既是对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现实针对性。“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注重政治上的要求。”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和魂,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把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统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深化了对党的政治建设的认识,不断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党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定政治信仰,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和规范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正风肃纪、反腐除恶,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但也应当清醒看到,我们党是拥有8900多万名党员、45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党所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仍有一些领导干部尚未筑牢“四个意识”“四个自信”,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党不忠诚的问题仍然存在。这些现象与政治意识淡薄、政治素质不过硬等因素直接相关。因此,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任重道远,必须常抓不懈。在新时代,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新时代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确保各级领导干部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
新时代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科学方法论
把准政治方向。历史和现实表明,政治方向始终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我们所要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是要发挥政治指南针作用,引导全党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全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就是要推动全党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贯彻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经常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坚决纠正偏离和违背党的政治方向的行为,确保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推进;就是要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守正确政治方向的坚强战斗堡垒,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不移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要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要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维护党中央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
夯实政治根基。人民群众是党的坚实执政基础,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夯实党的政治根基,就要站稳人民立场,坚守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依靠人民群众创造伟业。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要教育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把精力和心思用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上,用在破难题、克难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这一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决反对“四风”,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涵养政治生态。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必须长期净化和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要把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强化对干部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的深入考察,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对政治上不合格的干部“一票否决”。要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从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基本制度抓起,确保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要求落到实处,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让党员干部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经常接受政治体检,增强政治免疫力。要把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渗入党组织一切活动中,渗入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生活中,让党所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优良传统,深入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心灵。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践行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共产党人价值观,以良好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防范政治风险。增强忧患意识、注重防范风险,是我们党从历史兴替中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并指出,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发展既面临重大历史机遇,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有外部风险,也有内部风险;有一般风险,也有重大风险。如果这些风险因素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有可能演变为政治风险。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对风险的预判力和把控力,提高防范党的政治风险能力。要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及时消除各种政治隐患。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充分做好防范和化解各种重大风险的各项准备,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更加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防范各种风险,准备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朝着我们党确立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永葆政治本色。要坚定理想信念、永远服务人民、坚持务实进取、保持艰苦奋斗。永葆政治本色,是共产党人毕生的不懈追求。为官先做人,从政先修德。要明大德,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要守公德,强化宗旨意识,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严私德,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人民,做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模范。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坚决把正风肃纪、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扎紧制度的篱笆,发挥巡视利剑作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以政德促政风,以实际行动展现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提高政治能力。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就是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在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能力,起着领头、管总的作用。领导干部要通过艰苦的学习、长期的历练、反复的锤炼,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履行好职责使命。要加强政治能力训练,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特别是要练就一双政治慧眼,不畏浮云遮望眼,敢于亮剑、敢于斗争,及时消除各种政治隐患。要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在党内政治生活的大熔炉中千锤百炼,在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中不断锤炼党性、锻造自己。要在火热的基层一线反复淬炼,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底线思维,切实做好各项风险防范工作,不断增长政治智慧、增强实践本领,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要强化责任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干在实处、破解难题、走在前列,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要敢于负起责任、挑起重担,打头阵、啃“硬骨头”、涉险滩,用行动诠释忠诚、用担当彰显信仰。